内科一党支部根据科室特点、员工诉求及实际需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暖心关爱项目”特色项目活动。由于支部的党员群众均为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年龄跨度大,工作压力大,支部聚焦主题为“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应对员工心理应激”。
在前期的调研中发现,医务人员总体对工作满意和比较满意占80.5%,83.1%的医务工作者普遍觉得工作压力大,其中医生93%,护士71.45%。压力主要来自于:(按次序)患方,院方,社会舆论,晋升职称,同行竞争,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及公众等方面。在繁忙工作中,医务人员担心发生医疗纠纷或者事故的占82%,83%的医护人员在医疗纠纷处理中觉得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医务人员总体对工作的满意度说明医务人员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虽然压力很大,但对自己的职业还是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支部如何让医务人员释放压力,调动积极的因素、乐观的心态,更好地投入工作。因此,在11月19日下午,在医院大会议室举办互动式专业心理指导讲座,本次活动同时得到“美丽心灵”社区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邀请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一起为医务人员进行指导和交流。
首先,来自于呼吸科的顾浩翔医师回顾了自己从医十余年来的经历,从三天两头挨投诉挨批评、脾气暴躁的“毛头小伙”,到如今接连收到家属表扬信和锦旗。他叙述了他的援疆经历,并将这段宝贵的经历称之为促使他蜕变成“最美的医生”的转折点。接着,来自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纷纷畅谈了自己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适时地给予回应,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舆论压力、政策环境、医患沟通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从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中,我们归纳出以下几点:
1.共同的目标。学会和家属沟通,像交朋友一样地和家属去沟通,尽量多说几句,告诉家属“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请相信我”。
2.将心比心。当自己成为家属以后比较能理解家属的心态,更能够站在家属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和沟通能力需要阅历的沉淀。
3.开朗的性格。凡事不能钻牛角尖,即使出现了医疗纠纷和投诉,那也只是针对你所做的某件具体事情,而不是否定你的全部。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懂得释放不愉快的情绪。
4.学会察言观色。如果遇见的“不讲理”的人,不要试图说服,应积极寻求帮助,尽量避免与之独处。
5.耐心地倾听。面对家属“狂风暴雨”式的发泄,不要不耐烦,让他发泄一会,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在讲什么,但一定要告诉他“我很理解你”。
……
方法总比问题多,大家的集思广益,让很多压在心头的困惑迎刃而解。活动接近尾声时,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但又同时感到一身轻松。压力总会伴随着我们左右,压力是动力的源泉。但适时地释放压力,调整心态,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凝聚人心、温暖人心的工作落到实处。